您現在的位置: 新聞中心>>公司新聞>>正文公司新聞
立足崗位奉獻 爭做崗位主人
黃石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生產保障中心經理、黨支部書記石松
發布時間:2016-12-3
各位領導、各位同事:
大家好!我叫石松,來自集團信息中心。我從1993年到港務集團(原港務局)工作至今,已有23個年頭。在這23年里,我從一名工人開始,經歷了機關一般管理人員,到現在的中層管理崗位,使我從一名啥事都不懂得毛頭小伙子成長為愛崗敬業、勤于鉆研、團結協作港口人。
這些年集團給了我工作平臺,也給了我許多榮譽,讓我不斷的成長、提高、發展,可以說,沒有集團、沒有組織的培養,就沒我的工作崗位,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,所以我要說的第一點是:要有一顆感恩的心。
記得剛參加工作時,領導和師傅都教育我:我們是企業的主人,要樹立主人翁意識,要有主人翁精神,要懂得回報。確實,特別在我市兩輪企業改制大潮后,看到一些下崗工人四處奔波、打短工、做早點、擺地攤……,我感到自己特別幸運。我常想,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?父母給了我生命,老師給了我知識,港務集團給了我賴以生存的工作崗位。因為有這份工作,讓我學到了大量的專業知識、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,使我可以在社會中立足并穩固發展,也充分享受經濟獨立所帶來的成就感。所以我感謝集團為我提供了工作機會和學習環境,給了我一個可以展示自己、發展自己、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舞臺。我經常提醒自己,要常懷感恩之心,感謝組織、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、培養和信任。
當前,港務集團遇到了的許多困難,碼頭無序競爭、城區道路限行,港口轉型任務艱巨等等,企業效益不佳,員工收入較低,情緒出現波動。我覺得,無論怎樣,企業的發展只能靠我們自己,職工與企業之間是互相依存、同甘苦共、患難與共的關系,港興我榮,港衰我恥。投之以桃,報之以李的時候到了,我暗暗告訴自己:我要與港口同呼吸、共命運,認真做好本職工作,投入自己的忠誠,視工作為事業,將身心徹底融入集團,自覺為集團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,為集團的發展添磚加瓦。我堅信,困難只會是暫時的,只要我們團結一心、共同應對,集團很快就會迎來美好的明天!
我要說的第二點是:要有立足崗位做奉獻的精神。
工作崗位時集團給予的,但是我們在這個崗位上學到的知識、積累的經驗、提高的技能都是我們自己的,為此我們要樹立崗位主人翁意識,要有立足崗位做奉獻的精神。
我2010年到信息中心工作,那時集團信息化建設是一片空白,很多工作沒法開展,為此,我一直在琢磨,如何在集團推進信息化建設?由于信息化建設前期投入很大,效益一般在3-4年后才會逐步顯現。集團經濟效益不佳,領導為了保證集團正常運轉、保證職工收入逐年提高,難以籌集相應資金,信息化建設遲遲沒有啟動。盡管如此,我想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念頭從來沒有停止過。(我一直在告訴自己:我一定要為集團做點什么、留下點什么)為此,我沒有退縮,而是想方設法論證自己開發信息系統的可行性。(我先介紹一下購買成熟軟件和自己開發軟件的優缺點。成熟軟件界面友好、架構合理、穩定性好,但費用很高,普及性軟件也要20萬左右,專業性軟件基本上50萬起步,同時每年還需要支付10%的維護費;如果不進行信息整合,容易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。我們自己開發軟件,操作界面呆板、構架搭建合理性不高、穩定性不好,需要較長時間的反復測試、試運行、修改、完善,經常需要反復多次推倒重來,時間周期較長;但是他費用低、流程更加符合現有的工作習慣、不需要支付高額的維護費,由于使用一個軟件開發平臺,不存在以后的信息整合問題。)
對于學電子技術專業的我,現在做信息系統開發感覺是隔行如隔山,技術難度可想而知。鐵人王進喜曾說過"有條件要上,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"這句話時刻縈繞在我的腦海里。2011年-2012年期間,我自費買了一臺新電腦,每天早上4點起床(由于平時上班時間工作較忙,思路經常被打斷,難以靜心),搭建網絡構架、做系統流程、測試系統程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,一直到7點。(到現在我依舊每天5點起床,習慣已經養成,改不過來了)
在技術上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時,我就到其他單位信息化部門學習取經、到理工學院請教專家、到計算機協會請求技術幫助。2012年3月,我自行開發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塊上線運行。2012年10月按照物資公司要求,僅用20天就完成了物資管理模塊,并在11月份上線試運行,經過3個月的系統運行和完善,基本正常。全部費用不到2萬元。 再高的山,只要堅持不懈的往上爬,終有翻過去的時候。我們只有爭做崗位的主人,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。
我的第三點體會是:有壓力才會有動力,有難度才會有高度。
今年2月23日,市委周書記一行到集裝箱碼頭現場檢查工作,在現場辦公會上提出:為了保證黃石外貿企業集裝箱的正常進出口,為了降低黃石對外開放的影響,2月28日請武漢海關檢查驗收,在此之前卡口系統和箱管系統必須完成。我聽到這個消息之初,有一種天就要塌的感覺。當時卡口系統還有許多設備沒有發貨,已經到達現場的設備和線材還沒有安裝完,我們之前與航通公司反復溝通、精打細算,最快也要到3月15日(至少還需要20天),而現在滿打滿算只有6天,這就是一件無法完成的工作。
在商務委、海關、商檢、邊防及集團的商討會上,我平生第一次沖撞了領導,堅持認為在2月28日前不可能完成。但毛主任和胡總要求,為了黃石市、為了港務集團,再大的困難都要克服,非常時期采用非常工作方法,一定要在2月27日夜完成全部工作。
命令如山。我與市口岸辦張主任立即動身趕往武漢,落實航通公司后續設備到達時間,同時要求增派技術人員。非常時期非常辦法,深圳的設備還沒有出廠,我們就攔截準備發給其他項目的設備,普通物流需要3-4天,我們就采取包車運輸;杭州的設備請人連夜送到上海機場用航空運到武漢,我們到機場提貨;終于在24日晚11:30全部運到黃石,我們就連夜安裝設備。
為了搶時間,我制定出工作進度計劃,一天分為上午、下午和晚上三個時間段,每個時間段做什么,關鍵的時間節點在哪里,各個工序如何配合,非常詳細。為了這個進度計劃,航通公司項目經理胡進軍沒少跟我發牢騷,"我做過這么多項目,沒有這樣安排的,你這是要命哪?"
我知道,這個進度計劃既不科學、也不合理,但是沒有時間,只能這樣。每個工序、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現任何問題,安裝要一次到位,調試要一次成功,沒有時間反復,沒有時間檢查,更沒有時間重來。當天的任務當天必須完成,我們每天都工作到轉點。
2月26日晚上11點半,胡進軍反映汽車衡的信息無法讀取,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。我當時就急了,按照武漢海關的要求,汽車衡的信息必須傳送到卡口系統,這也是整個進度計劃的最后一個關鍵節點,如果在這里卡殼,我們將前功盡棄。
我先安排航通公司技術人員休息,準備明天的工作,然后和通訊公司劉文勝一起,逐一檢查傳輸線路、判斷汽車衡輸出接口、數據格式,由于連日來的勞累,加上精神上高度緊張,思維出現混亂,一直到凌晨3點半,也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。后來,通過協調,我們連夜聯系了新冶鋼。27日上午,新冶鋼的專家到了,有色的專家也來了,最終在中午12點半確認汽車衡的數據已經傳送到卡口系統的服務器接口,下午4點,卡口系統采集到了汽車衡的信息。
最后一個關鍵節點攻克了,后面的工作都是可控的。我一個人走上江堤,默默的坐在鐵軌上,初春的太陽曬在身上,暖暖的,肩上的千斤重擔即將卸下,連日來的緊張、憂慮都化成了激動的淚水。這幾天的經歷一幕幕浮現在腦海,這么多人沒日沒夜,沒有人叫過一聲苦,沒有人喊過一聲累,沒有大家的共同堅持不懈的努力,就不會有28日集裝箱監管場所順利通過武漢海關驗收。
當然,所以能夠順利通過武漢海關驗收,更離不開市領導的關心和幫助,市商務委的鼎力支持和集團領導、以及集裝箱公司、通訊公司和信息中心同志們的全力以赴。
我的努力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。今年黃石計算機信息化研究會成立時,籌備組專程邀請我參加。研究會會員100名,絕大多數是大學教授、研究生和計算機專業的本科學歷,像我這樣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專學歷者寥寥無幾。
不積跬步,無以致千里。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,沒有難度就沒有高度。每一次挑戰,其實是我們自身素質提高的一次難得機會。困難并不可怕,只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,有齊心協力的團隊,有鼎力支持的領導,任何困難我們都可以戰勝。
謝謝大家!